【中国经济时报】彭刚: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北京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发文时间:2010-01-29

“大中关村”能否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范围400平方公里,北京市产业用地80%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日前表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规划》已基本完成。届时,“中关村”的概念将以中关村集团的形式突破海淀区范围,打造一

  个北部以海淀、昌平为主,南部以大兴、亦庄为主的“大中关村”。

  “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全市到2020年大约规划了各类产业用地500平方公里,这次调整,打算将全市产业用地的80%、大约400平方公里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艳说。

  “中关村”将成科技创新代名词

  “统一标准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有助于产业的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对于产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大中关村”概念的提出符合北京市未来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必将会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好处,进而对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积极意义。

  彭刚说,北京原有的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已基本迁出本市,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北京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切实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彭刚认为,政府主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并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作为明确定位,表明“大中关村”建设已经上升到很高的程度。他说:“中关村概念已经突破原有的一条街道名称,未来将作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辐射整个北京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副研究员万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关村地区一直承担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随着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对发展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注意避免不同园区内产业的取向重复、不良竞争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关村的产业优势。”万军说。

  带动产业发展标准普遍提升

  据了解,目前的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一区十园”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此次提出的“大中关村”概念,几乎将北京全部的市级开发区,以及区级工业开发区,都纳入到示范区内。黄艳表示,目前北京市规划委等部门正在编制中关村产业发展标准,包括投入产出比、低碳低能耗等。

  “如果各科技园区各自发展,很可能会发展一些不适应北京发展的产业。”黄艳举例说,比如不节能不环保的产业,制定“中关村的标准”可以带动全市产业发展标准的普遍提升。

  “北京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尽管都做出了各自的发展规划,但在产业选择取向上难免会出现与其他园区重复的现象。”万军说。

  彭刚认为,由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初起步于民间一些科技企业的集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从全市的高度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关村现有的发展环境比较混乱。他认为,在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划布局的同时,也需要重点解决体制管理问题。

  “打造符合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从人文环境和实体环境以及地区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来着手改进。”沈体雁认为,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来提升北京的国际竞争力,会更快推进北京成为世界城市。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