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刘元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
发文时间:2017-09-26

2017年9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致辞中向到场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元春

实录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各位嘉宾、新老朋友、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因为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学正式以隆重的学术论坛掀起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一个重要的时刻。所以今天我们有数场高规格的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一个是宏观经济论坛,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兴高等教育80年论坛。这个论坛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要回顾中国共产党从1937年陕北中学,到现在创办新兴大学的历史,其主题就是在弘扬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够创办出世界一流的新兴大学。我党80周年的历程本质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80年历程。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人民大学14个一级学科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就包含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正是对人大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肯定、期许和支持,同时也鼓励我们人大国发院继续整合优势、突破局限,重视回应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构建完备的智库支撑体系,促进思想成果的生产和创新,将优秀学者的学术报国情怀和学术训练投入到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之中,真正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咨政启民的先锋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自2006年创立以来一直秉承这样的校训精神,也就是扎根中国。要从中长期看短期、要从中国政治经济的框架来看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而不是简单的从教条到教条、从假设推到现实。所以要以问题导向、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作为落脚点。这是我们这些年里秉承的很重要的一个精神。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今天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与我们校庆活动的精神是一致的。现阶段,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挥之不去。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同质性竞争等挑战,这表明中国亟需彻底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

首先,中国自2010年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来,中国在围绕着培育新动能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的进步,这个进步就体现在平均按照15%的增速在增长的专利申请数量。其次,中国的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公认的2%的临界点。第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8%左右,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超过10%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全球制造业服务化,生产系统数据化、智能化和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高度重视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动能和增长方式的蜕变更新,助力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重构。

主题报告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创新是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内在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关系而言,一方面,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形成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又逐渐消除了产业之间技术性进入壁垒,为不同产业提供共同的技术基础,从而淡化产业间技术边界,促成产业融合。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产业、新产品加快了产业创新的步伐,缩短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企业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市场,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持续繁荣。

从新世纪以来,围绕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做出很多创新,例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新兴产业战略规划》等。虽然各级政府积极性很高,大上、快上很多工业园区,进行了大量的产业基金的建设,但是这些园区的建设和产业基金的建设并没有完全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没有真正的激活创新动力。如果在新一轮的政治经济周期里面,地方政府依然沿着传统的路径、传统的发展模式来进行新建各种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新建各种项目,最后导致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创新环境会窒息。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目前地方政府所掀起的新一轮的举债运动,这些举债运动大量的是以股贷债,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以产业基金的形式、以ppp的方式进行。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机制体制没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并将改革精神进行到底的话,我们还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新一轮的僵尸企业。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减少产能、减少产量,而是在机制体制上给出一个根本上市场自我促进的制度建设,从而为创新扫平道路和障碍。因此如何把握目前创新和产业融合这样的关键期、临界点,它的核心落脚点依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上。相信围绕这样的主题,我们能够总结出中国在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上必定会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同时,我们在探寻中国特色的创新和产业融合的道路过程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的纠正。

因此,理解并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实现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今天的报告能为大家提供新观点与新思路,希望我们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能为中国经济在关键时期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判断。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09/26/content_41649799.htm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