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发展七十年”高层论坛隆重举行
发文时间:2019-11-18

2019年11月17日上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发展七十年”高层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主办、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承办,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及评奖委员会成员、“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者、国内顶尖期刊编辑、知名院校特邀嘉宾、新闻媒体记者以及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师生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191118185121.jpg

颁奖典礼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薛小和主持,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18185408.jpg

李剑阁理事长首先代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对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谈到,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颁奖典礼,每次都会在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举办,此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也有特殊意义。孙冶方和薛暮桥以及孙冶方基金会的全体同仁都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薛暮桥曾参与了由谢觉哉、吴玉章等1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筹备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也曾多次邀请孙冶方和薛暮桥及多位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发起人参加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教育和科研的重镇,建校以来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自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设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教师共有82人次和1个课题组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1%。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大学自豪,也值得经济学界仰慕的靓丽记录。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我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在获奖者身上或多或少都能体现以孙冶方、薛暮桥为代表的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学术精神和理论勇气,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也能像老一辈经济学家一样,为繁荣中国经济科学而共同努力。李剑阁理事长最后预祝本次颁奖典礼获得圆满成功。

6b6c1cabd32140c8beb0494f5340af6a.jpg

刘伟校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各位嘉宾、专家和同学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本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如何从理论上更加系统地总结中国之路的发展经验,更加深刻地解释中国之治的现实原因,既是时代的呼声,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需要中国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作为我国经济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自设立30多年来,一直立时代之潮头,发理论之先声,坚持为学界树新风,为人民做学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创新,为构建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的设立和颁发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学研究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弘扬孙冶方等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大师风范和治学精神,更要自觉担负起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改革发展实践,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68687828ac5841df8c442244e480ca80.jpg

高培勇副院长对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精心组织此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并代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获奖者表示由衷祝贺。他与大家分享了三点感想。第一,回顾历史。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自1983年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共计56部著作、178篇论文获奖,这些成果代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和不同视角下我国经济研究各领域的最高水平。中国经济70年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支撑中国经济70年蓬勃发展的主要理论来源根植于中国特殊国情的经济实践。第二,环顾当下。我国的经济研究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身处当下,经济研究需要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概括提炼,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需要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体系。第三,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伟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全新的命题,期待大家能够秉承孙冶方先生求真务实、严谨精慎的学术精神,潜心治学,严以致用,取得更多有用、管用、能用的经济研究成果,预祝今天的颁奖典礼和高层论坛圆满成功。

4c90851979eb4541b09b7a8ce6154195.jpg

接下来,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郑红亮详细介绍了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学科学奖评奖过程。本届评奖公告于2018年6月发布,截止时共收到82部著作、134篇论文。通过初选、通讯评审、集中评审打分、评奖委员无记名投票、公示等环节后,9月20日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获奖作品名单:著作1部,论文3篇。详细的评奖过程介绍充分展示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过程的透明、公开、公正、公平。

微信图片_20191118183142.jpg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张卓元宣布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获奖作品名单。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著作奖:乔洪武等《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三卷本)商务印书馆,2016年12月版。论文奖:龙登高、林展、彭波《典与清代地产交易体系》,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高培勇《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陈诗一、陈登科《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a6fc2229b9db40f2ba0bea8c34d76213.jpg

在颁奖环节,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为获奖著作《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宣读颁奖词并颁奖,作者代表乔洪武上台领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为获奖论文《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宣读颁奖词并颁奖,作者代表龙登高上台领奖。孙冶方基金会荣誉理事长、评选委员会主任张卓元为获奖论文《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宣读颁奖词并颁奖,作者高培勇上台领奖。新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江小涓为获奖论文《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宣读颁奖词并颁奖,作者代表陈诗一上台领奖。

主持人薛小和宣布,为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出版社、期刊编辑部等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评选,我们专门设立了机构推荐奖,对获奖作品的推荐单位给予鼓励。获得本次机构推荐奖的单位是:《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感谢这四个推荐单位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大力支持。

之后,获奖者代表乔洪武发表获奖感言。他首先对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此次获奖是对他本人及合作者的莫大鼓励,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将经济学原理的技术分析和哲学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范式的充分肯定。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结合有助于发展探索科学世界的理性,探索科学世界的理性包括经济伦理思想。在西方经济学中,整理和归纳经济思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经济研究的范式出发,一类是从伦理研究的角度出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和哲学伦理学的双重的素质,才能够发掘整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学大师的思想当中蕴含的伦理思想,才能够归纳总结出来他们的思想精华。经济伦理学是西方经济的基本动力,也是评价经济活动是否符合道义的标尺。西方经济学睿智的哲学伦理学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正如凯恩斯所言,统治世界的不是政客,而是经济学家及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8c591a20c00d44d6aab894026010be57.jpg

在此次颁奖典礼的最后,主持人宣布张卓元主任即将卸任,并将接力棒交给新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江小涓。张卓元先生自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为基金会工作做贡献,他对每一部获奖作品,每一位获奖者的情况都了然于胸,基金会借此机会向张卓元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颁奖典礼结束后,会议进入“中国经济学发展七十年”高层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

微信图片_20191118183029.jpg

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张卓元演讲,主题是“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学发展的若干特点”。他指出,第一个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研究、道路选择和重大决策,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够顺利前进。中国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掌握至关重要。经过近30年艰辛探索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他还特别提及我国的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第二个特点是研究和确立中期发展目标,还必须切合阶段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研究和确立中期改革目标,首先要从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同时还要切合阶段性的特征。党中央决定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范例。第三个特点是改革发展任务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经济学的大繁荣,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任务带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问题导向,经济学的发展则是任务导向,为解决时代提出的任务而进行探索,寻找客观内在的规律性。第四个特点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中国经济学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我们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步推进而不断深化的。第五个特点是适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他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断推进,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在短时间内跨越到发达的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规律性,将更加清晰地涌现出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深刻研究伟大的经济建设实践,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出理论概括,用经济学的范畴概念,组合成逻辑严密的体系。这是经济学家的光荣使命,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广阔舞台。

5b9add68461e4911a4aca33f94db2c4b.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发表了题为“新中国对外开放研究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她从四个问题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第一,建国后前三十年是“闭关锁国”吗?这一期间,我国在大规模引进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整个工业化体系。虽然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制约,采取的是有“偏向”的对外开放政策,但“闭关锁国”并不是主流思想。个别时点上的非主流观点成为这三十年的“标签”,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因此,做研究必须从一手材料出发,实事求是,不预设前提和想当然。第二,国内资金过剩时为什么还要利用外资?1997年前后,很多国内企业受到外资的冲击,经营非常困难,当时有观点认为国内资金已经过剩了,不应该引进外资。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外资是多种要素流动的载体,如技术、人力资本、国际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作为集合多种生产要素的载体,两者并不同质。另外,强化竞争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全球化不仅仅是为了互通有无,更是为了在重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因此,理论背景和实际调研在具体研究中非常重要。第三,企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收益应该如何计算?2000年前后,有观点认为对外开放是没有收益的。但其实生产过程是多国共同完成的,中国加工装配的环节占全球价值链的五分之一,那么利润就应该是总利润的五分之一,不能拿出口总额和利润来比。在做了七个行业的比较之后,发现我们的利润是不吃亏的。这个案例说明,理论扎实很重要,研究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入、立体,专业精神是立身之本。第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中,市场机制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90年代初中期,全球洗涤用品跨国巨头大规模进入我国,国内排头兵被外方控股。中方品牌“全军覆灭”后,巨头对其产品定高价,反而给我们新的企业带来巨大机会。五年间,内资企业全新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一定要对产业发展一般模式有较深理解,要下功夫调研探究问题的各个方面。江小涓教授最后谈到,学者第一是要研究真问题,第二是真的研究问题。一定要以坚持科学精神,有社会责任感为基础,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基本理论;要不怕吃苦查数据文献,长期在几个领域中浸泡。

微信图片_20191118183044_看图王.jpg

北京大学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授平新乔的演讲题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人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平新乔教授首先介绍了20世纪西方学者与社会主义理论学者之间的三次交锋和对话,这三次争论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学的创造和成长提供了国际化的深远学科背景。同时,这也说明了: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设计,仍然是当代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之一,所以我们中国人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出自己的重大贡献。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经济学者的关注对象,成为了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实际上在客观上已经汇入了当代世界经济学,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平新乔教授还讲述了中国学者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的探索历程和主要贡献,继50年代关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大讨论和60年代关于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经济的大讨论之后,80-90年代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成型,这一时期超越了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也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逻辑。90年代,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创新,改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改善产业布局,调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改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结构与效率。他指出,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成功主要有三点值得牢记:一是我们的成果都不是抄来的,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创造;二是这些经济学成果发表在学者年轻高产的阶段;三是中国对于经济学创新的成果,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我们的党有领导力,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大保障。

微信图片_20191118190903_看图王.jpg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的主旨演讲题为“新中国七十年土地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他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这个主题。第一,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实际上是一种体制变革与结构跃迁。它不简单的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是跟体制变革高度相连的。通过体制的变革来实现赶超,通过结构的加速度,来寻找中国既不同西方、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非常规的结构变迁的路线。我国整个体制建构的过程其实是从一个探索到稳健到不断成熟的过程。第二,土地制度为什么会形成中国快速独特经济转型的力量。首先,土地制度的形成是通过革命和新政权建立而建立起来的全新制度结构;其次,中国的土地制度被确立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再有就是制度安排,特殊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进而形成了中国非常独特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第三,土地制度变革与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关系。(1)土地改革撼动了中国乡土结构,重构了乡村治理秩序,形成农民阶层的兴起;(2)土地集体化和统购统销制度实现了农产品对国家工业化的支撑;(3)集体土地权利开放与结构修复开启中国乡村工业化的进程;(4)土地低价供应支撑起园区工业化并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5)土地资本化造就快速城市化。最后,刘守英教授指出了目前发展模式在转型中面临的困境:一是在结构转型过程中,体制探索和结构变化之间的互动是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就是我国体制的探索趋于成熟,但是结构变革一以贯之地求快;二是土地制度推动了经济转型,但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已经逐渐衰竭。他强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两个长期性:体制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结构上城乡中国的长期性。在权利开放秩序与国家治理体系中,一定要实现现代化,一定要遵守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防止出现经济衰退,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db8d17c77422403d8d0ac5bb532a8620.jpg

最后,刘元春副校长宣布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发展七十年”高层论坛圆满结束。他再次感谢了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与学者,并由衷希望与会学者继续为中国经济学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供稿:杨然;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