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大讲堂第十三期: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政治经济学”系列讲座正式开讲
发文时间:2021-08-10

2021年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举办的“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十三期: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政治经济学”系列讲座正式开讲。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本期系列讲座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首日线上听课人数达七百余人。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代表举办单位首先向参与本期大讲堂授课和学习的嘉宾及学员表达了谢意。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近代以来,中国从革命时期的民族救亡到建设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再到改革时期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再到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探索和实践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也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

刘守英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参加这次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十三期的学员能够借此机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理化和系统化,能够将中国政治经济学从范式、理论到实践体系化,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第一讲

顾海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1.jpg

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十三期第一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进行讲授。

顾海良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历史的评论的研究:一方面,整个经济思想史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批判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经济学家们在不同时期进行理论争论、互相讨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以怎样的形式自我批判。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规律最先以怎样的历史路标的形式被揭示出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顾海良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历史的阐释,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历史”的内在统一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这个历史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顾海良教授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从早期传播到历史自觉、理论自觉的生成,再到中国化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可以分为“化中国”和“中国化”两个阶段。所谓“化中国”阶段,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在对中国经济事实和经济关系的分析和理解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阶段;而“中国化”阶段,则是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理论思维,并将其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新的内涵和形式的阶段。此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是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由此,顾海良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1年-194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升华;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1956年,这个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内容;第三个阶段是1956年-1976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1978年-2012年,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理论飞跃;第五个阶段是2012年以后,这个阶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时期,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拓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