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战略采购经理杜静依女士来到“互联网+案例”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智慧城市”的主题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杜静依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和职业发展路径,谈到自己怎样一步步从央企到私企再到如今涉足创业项目,经历了从传统行业到高科技行业的跨业创新。
据此,杜静依女士抛出了三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要考名校?
互联网市场是否过度膨胀?
互联网领域真正的蓝海市场在哪儿?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杜静依女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名校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更为良好的发展氛围;
其次,“互联网+”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力追捧,现在资本逐渐冷淡,互联网市场由于过度膨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实体经济空心化,似乎颠覆的声音正在占据上风。但是世界快速发展,每一个新兴事物都在处于不断被颠覆中,但又不会轻易被颠覆。我们应当学会快思考与慢思考,冷静做出决策;
关于真正的蓝海市场,杜女士认为目前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to C业务因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宣传到位,公众视野大部分被这个领域覆盖。但实际上,to B 的企业级市场和TO G 才是未来互联网市场真正的蛋糕。
杜静依女士现场建立讲座微信讨论群,鼓励同学们随时在群里提问。
接下来,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杜静依女士介绍了智慧城市概念的发展演进。过去的智慧城市主要是想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GDP,强调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而新型智慧城市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重视惠民程度。其具体概念如下: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荣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接着,杜静依女士以雄安新区为例,从破局、解困和长远规划三个方面解读顶层设计,分析了中国城镇化难题。她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智慧城市的市场需求将会愈发上升。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增加到9亿,如何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实现最高程度的惠民,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智慧城市产业链
杜静依女士认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领域呈现以下格局:首先,“玩家”体量很大,品牌较优,例如IBM系,华为系。其次,均强调构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圈”
在杜女士看来,大城市环境因素过于复杂,审批程序和限制条款过于繁复,不利于智慧城市项目的开展。最好的试验点是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其规模效益最为明显,方案最容易落地。因此目前出现的多是智慧小镇的概念。
最后一部分,杜静依女士介绍了软通动力智慧城市3.0建设概念、框架和城市洞察服务能力,并详细为同学们讲解软通动力负责的河北野三坡景区智慧规划、无锡大数据平台、武汉政务(数据)中心、烟台创新综合体等案例,让同学们对软通动力的智慧城市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讲座,杜女士希望同学们能够多了解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从而更早掌握先机学习了解前沿技术,和自己的将来照镜子,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最后,杜静依女士为踊跃提问的同学赠送“得到”的专栏充值卡作为奖品。讲座圆满结束
杜老师为大家推荐凯文·凯利的《必然》一书。该书基于过往从业经历和对未来趋势的敏锐观察对十二个关键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断,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种种生动的案例,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同时,生活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