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范志勇:如何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
发文时间:2019-09-06

随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201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全球增长又被蒙上了一层黯淡的阴影。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时间最早和势头最为强劲的国家,美国GDP增长率从2018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滑,同比增长率从3.2%降至2.3%。英国二季度增长率仅为1.2%,是近5年以来的最低点。欧洲大陆增长明星的德国二季度增长率更是降至0.4%的历史低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进一步印证了全球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泥潭。

全球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长达11年的时间尚未复苏。这场危机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经济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理论被称为“超级债务周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此次危机是由各国超高杠杆率造成。随着各国去杠杆政策取得成效,世界经济将得以恢复。另一种理论称为“长期停滞理论”。“长期停滞理论”并非一种全新的理论,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在1939年提出,用来解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的长期经济萧条。2013年,作为美国前财政部长的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Summers)重新进行发掘,使其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

根据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供给面的因素决定了经济长期增长的表现。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以及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投入等。而需求面的因素主要影响经济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不大。由此可以推断,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因素应该主要来自供给方面。许多实证研究也将危机后经济增速下降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或者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

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是由经济活动决定的内生变量。将经济增长率下降归结为这些理论“黑箱”,似乎无法找到解释现实世界的最终原因。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资本还是那些资本,技术存量也没有出现突然的减少,劳动力也还是那些劳动力,为什么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就突然进入了增速持续下降的通道呢?

除了供给方面的原因之外,“长期停滞理论”认为,总需求不足亦会造成经济增长持续衰退,为解释经济危机的持续性给出了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长期低速增长且无法充分利用其潜在生产能力。这意味着,长期停滞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而且产出缺口长期为负值。其次,伴随着GDP增速下降,全要素生产率或者劳动生产率也出现持续性下滑。第三,由于总需求不足,意愿储蓄超过意愿投资,自然利率出现趋势性下降甚至是负利率。

长期停滞的原因,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解释。简单概括起来,包括有效需求长期不足和技术进步平庸化两个方面。总需求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增长率下降、投资需求下降以及全球储蓄率上升等。供给方面的主要因素则包括技术进步平庸化和速度下降等。更重要的是,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

例如,技术进步速度下降所导致的投资机会减少,以及投资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可能产生投资需求不足,并最终导致经济进入长期停滞漩涡。事实上,经济史学家戈登(Gordon)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对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贡献,远远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内燃机、室内自来水等)。个人电脑虽然可以用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但对于提高生产率来说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巨大。随着前几次工业革命对技术进步所产生边际贡献被逐渐耗尽,目前世界上又没有像电力和内燃机这样的伟大发明问世。边际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即使在利率已经接近零下限时,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低迷。

对于人类社会克服长期停滞的前景,经济学界也有悲观和乐观两种不同的看法。上文提到的经济史学家戈登,从人类经济增长史的角度指出,经济增长可能并非连续的过程。他甚至认为,工业革命后近25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殊时期。戈登认为,即便技术创新速度能够维持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20年的平均水平,美国经济也面临人口老龄化、教育不均等、不平等、全球化、能源环境以及债务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美国的长期增长速度仅能维持在1%的水平,甚至可能更低。随着美国这样的技术领先国家的创新速度下降,全球经济增速难免陷入长期停滞。

我国要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呢?历史数据研究表明,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和全球科技领先国家之间存在很明显的滞后相关性。这说明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得益于全球宽松的科技交流环境。然而未来,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可能出现恶化。客观上,这不利于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复苏。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更加依赖内生动力。要想在全球长期停滞中维持经济稳定,我国在技术创新和效率进步上应逐步降低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

随着持续性需求刺激政策已经出现效应递减,我国政府已经放弃大水漫灌式的需求刺激政策,转而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只有通过全面的经济结构调整,才能经受得住全球长期停滞的压力。然而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技术革新,都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长期内才可能产生红利,短期内甚至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只有实现转型,我国才能实现新常态到新阶段的跨越,才有可能向高收入国家靠拢。我国各方面政策应该以实现结构调整,以鼓励创新为中长期目的。经济政策要为技术创新和专利发明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216038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