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李义平:产品变消费品是发现需求的过程
发文时间:2016-09-27

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模仿式、排浪式消费,现在变得越来越具差异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价格大战已不足以打动消费者,企业不应再走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老路,而要通过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来提升竞争力。
   四川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造就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川酒、川茶在市场上有口皆碑。但提及中国名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福建大红袍。为什么?
   我不禁又想起了此前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国人争相到日本去买的马桶盖,但实际上是杭州生产的。同样的产品,在国内就不是卖点,到了国外反而热卖,这又是为什么?
  这似乎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欠缺的能力——如何把一件产品变成一件有意义的消费品。过去,厂家先是生产,产品下线后再找市场,这是典型的制造导向思维,供需错配不可避免。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却反过来,先了解市场的需要,再把抽象的需求具象化,进而形成差异化产品。这是市场导向思维,产品是根据人们需求设定的,更能把消费欲望激发起来。
  中国企业需要革新思维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品牌。是的,品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可以转化为价值的,因为品牌代表着消费者的认同。而品牌最为关键的是核心技术。从这个维度看,加大研发投入,是每一个企业绕不开的命题。因为研发设计到原创,涉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研发投入越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越多的企业,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
   创新服务模式、产品理念、营销方式等,也要贴合消费者需求来展开。目前四川很多白酒品牌依然是老面孔、走传统渠道。如若挖掘更多时尚、浪漫的元素,完全可以去占领年青一代的消费市场,省外的酒企在这方面步子已走得很快。
   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要自己想清楚,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如何把现有优势发挥好?如何突出产品特色?需要什么样的品牌形象?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企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策略也不尽相同。打造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有工匠精神,把产品一点一点做好、一步一步地走。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做强区域品牌,然后再做全国甚至国际品牌。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6/0927/05/C1URPU4T00014SEH.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