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周业安:制造业困境索解 被忽视了的商誉折损
发文时间:2015-03-06

    所谓制造业的困境,其实是对不思进取的企业而言的。对于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说,恰恰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改进获利空间。只要消除声誉折价,就能大把挣钱。为什么非得急功近利赔钱呢?
    去日本买电饭煲和马桶盖?一些人还真不嫌麻烦。说大道理也没啥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困境。技术不如别人?我在工厂干过,一般的车磨刨铣好歹会点。要说国内一般的工厂发明创造弱了点,确是事实。好在这些年的开放让很多年轻人可去国外学习,现在学成归国的人不少,慢慢这方面兴许就追上了。除了发明创造,对工厂来说,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工艺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头些年,大家做企业没啥经验,见的世面少,产品工艺比较粗糙,那会儿还是国企的产品比较可靠,因为工艺技术比较高。后来私企以高薪从国企挖人,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跳槽了;国企也相应开始改制,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的产品质量在慢慢提升。

  这么多年过去,企业从模仿、边际上的创新,到和国外同类知名企业平起平坐,造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美誉。注意,这个美誉不完全靠量取胜。因为国外对进口的消费品有严格标准。即便是代工,或者帮别人生产中间产品,那也得达到客户的要求才行。所以,“世界工厂”的美誉是靠质换来的。只有品质过硬,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掏钱购买。这一点恐怕现在不少人都没注意到,或即便注意到了,也被忽略。我相信去日本购物的消费者中有一部分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就是愿意去日本购物。这是为什么?我在后面分析。先说制造业的问题。假如中国的制造业能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即便是人工成本上升,也不至于招致寒冬。不信你对比下日本的人工和我国的人工,谁高?日本不也有制造业?关键是看造什么产品。
    以手机为例,你当下买个iphone6,都够买三个华为了。苹果的质量比华为更好?我看不见得。苹果我也玩过,华为我也玩过,我还是钟情华为。理由很简单,其他都类似,华为还多了几个优点:耐用、经摔,甚至偶尔水洗下似乎也没坏。你把苹果摔下洗下试试?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果粉有果粉钟情的产品,我们有我们喜好的类型。我只是想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对普通家电产品而言,没有太复杂的技术,关键在于谁工艺好。或者说,关键取决于制造企业的态度。如果制造企业是做长寿企业的思路,那就能制造出像华为手机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来。倘若制造企业就是想挣一把就算,那产品品质自然就无法保证了。我和华为没有任何关系,此处仅仅是同道者的共同感受而已。

  国内制造业的萧条并不仅是人工成本上升、国外市场萎缩这两个原因使然。人口数量稳定,基本消费品需求还是存在的。何以制造业受到打击这么大?和制造业萧条相对照的,是国内消费者抢购海外产品。可见,刺激内需并不是说国内家庭边际消费倾向低,而是国内消费者不偏爱国内企业制造的物品而已。奶粉业是个典型。自从出了三鹿奶粉事件,国内奶制品行业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国内家庭能把海外的奶粉买断货,这能说是需求不足么?曾几何时,中国制造都成了低价货、低品质货的代名词,一些无良商贩硬是把中国制造业三十多年的骄人战绩给抹杀了。要知道,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打败了原先的知名外企才发展起来的!
  在大卖场有国产、国外原装两个产品群,价格差距大。从工艺角度看,国产和国外原装基本无差距。现在总算看到一些权威媒体开始比照实验,对比日本产电饭煲和国产电饭煲,你真能分得出来差别?仅从技术参数和口感而言,还真没啥差别。那为何价格有这么大的差异?一来是因为贸易产生了固有的费用;二是声誉折价。恰恰这被国内制造业给完全忽视了。声誉折价是说当一个行业或类别的产品被少数厂家弄砸后,消费者无法确知其他厂家或产品究竟有没有问题,从而怀疑整个行业。当整个行业声誉下降时,其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会双双下跌,这就是声誉效应。在产业竞争中,声誉至关重要。好的声誉需要长期积累,而砸毁声誉只需一瞬间。

  由于过去整个制造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声誉,从而使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声誉大折价。这又侵蚀了原本就稀薄的利润空间,制造业企业盈利变得异常艰难。这,才是制造业萧条的核心因素。那么,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坐以待毙,还是迎难而上?也许亨氏食品的经历值得一学。二战前后,美国食品行业有很多做番茄酱的厂商,但绝大多数都采用劣质番茄当原料,亨氏食品想办成百年老店,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提出只以新鲜的、好的番茄当原料。这一举措不仅在当时遭到同行反对,甚至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但结果呢?亨氏食品坚持下来了,并且取得了成功。亨氏食品是原汁原味的美国企业,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美国的企业一定就好。恰恰相反,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美国当时的制造业恰恰也遇到这样的声誉折价问题。

  所谓制造业的困境,其实是对不思进取的企业而言的。对于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说,恰恰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来改进获利空间。只要消除声誉折价,就能大把挣钱。为什么非得急功近利赔钱呢?前段时间看到有某个行业不思进取不说,反而找各种理由游说行业下调标准,据说有关部门还真听了。真是No zuo no die。你我都懂的。

(作者系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授)

(原文链接 http://www.p5w.net/news/xwpl/201503/t20150306_970180.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