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刘元春:应防止将通货膨胀的民生问题宏观化
发文时间:2010-07-10
刘元春:应防止将通货膨胀的民生问题宏观化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7月10日16:09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
  2010年7月10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届时经济学界专家,银行家莅临参加。以下是搜狐财经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副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给大家汇报一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动力源13.26+0.372.87%
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的汇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想简略的回顾以往的分析,之所以回顾很重要的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报告是从一个中长期看短期,因此我们历来的报告有一个内在的逻辑。
  第二部分我们从11个方面看看目前的宏观现状。
  第三部分我们从5个方面探究一下目前宏观经济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势,它的实质和内涵到底是怎么样的。
  第四部分我们从8个方面分析前高后低的趋势。
  第五部分我们从5个方面分析一些中期的力量以及未来所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最后我们给出结论和预测,以及我们的政策建议。
  我们论坛从06年开始进行了大量的预测,我们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到,红色的这是我们人民大学在近几年里面所做的预测,而浅色是实际的预测。我们会看到与实际偏差比较小,同时我们明显是优于国际机构的预测。刚才杨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每个季度的主题,我们每次宏观调控都有一个副标题,这个副标题会表明我们对于形势的倾向性的观点。比如说06年四季度我们的报告是快速扩张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提出了宏观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加速上升的阶段,应该中性定位。
  二季度我们谈到了流动性过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谈论很重要的,我们认为周期性的力量已经到了高点。我们对于政策的定位可能要慎重,特别是简单的定位成一种过热的状态,应该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07年四季度的主题是财富结构快速调整的宏观经济,我们的政策认为过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过早结束本轮经济繁荣期。
  建议我们在财富结构迅速调整的环境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些内涵应该作出一些调整。我们这个团队里面,在所有的报告里面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的是从08年第二季度,因为在这一次国家的一些会议上面,我们明确提出了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十分恶劣,内部环境将面临着小幅回落,引领加速下滑的局面。预测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会出现深度下滑。当时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预测是耸人听闻的。
  08年四季度我们主题是 恩深度下滑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提出了本轮周期的调整模式是W型,认为2010—2011年面临再次探底的风险。同时,我们认为要走出这一轮真正的波动改革是重点。我们在09年一季度做了改革促内需,改革促消费,改革救危机的论断。
  09年二季度我们的主报告是分化、振荡与复苏的中国经济。谈论了触底反弹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这个报告是我们去年在东郊宾馆发布的报告。我们对于未来所蕴育的九大风险,有一个过渡刺激存在的风险,实际上现在已经强烈显现。
  去年四季度我们的主题是走出进退两难的宏观经济。在这个里面我们明确提出,今年可能会面临9大两难困境和几大政策目标与工具之间的冲突。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并且对于今年的形势做出了一些判断,这个判断是我们认为今年必定出现的前高后低的变化,一季度数据很猛,导致二季度数据政策相对比较猛,导致三季度经济出现下滑,明年的经济更困难。在这样的逻辑下面,我们06年到今天的报告,实际上已经对中国从一个高涨到低落,到复苏这个过程中间的一种整体性的描述。
  下面看看今天的内容。今天宏观经济怎么样,目前的经济复苏的状况、反弹的状况较好。这是延续了09年二季度以来的V型反弹。比如GDP增速一季度上升到11.9%,同时我们计算出产出缺口,我们会发现目前的产出缺口由负转正,经济总体状况应该是不错的。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重工业生产加速的过程下,工业生产总值处于高运行,工业生产状况处于高位提升的状态。同时,我们很多的工业值,主要的产品产量增长非常迅猛。比如说发电量增长21%。我们发现1—5月份的增长也是很好的,在我们以往的繁荣状态下,从同比数据来说差不多。我们还没看到的,大家认为劳动力市场出现大幅度逆转,从去年的就业难今年的民工慌。同时,我们也发现消费处于一个高位上涨,消费信心指数处于一个持续上涨。并且5月份的数据彰显了大家对于出口的信心,因为我们的出口增速达到了48%左右。
  在这样的一些状况里面,价格水平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在4月份突破3.1%的状态,使我们对于未来的通胀有一些担忧。货币虽然1—5月有所回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M1的增速依然在29%多,M2的增速依然高于21%。我们发现货币依然是处于十分宽裕的状态。另外,我们把所有的指标综合在一起会发现,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一致指数达到了历史高点。高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回落。这里面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从静态、总体、表明来看,宏观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确处于快速回升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前一阵子,特别是二季度的话题,中国经济是否超越了箫条和复苏的阶段,进入了高涨的阶段,并快速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这是我们会经常谈到的。中国经济遵不遵循周期性的调整模式,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必须要遵守一种周期性的调整模式,而不会超越。
  我们目前所出现的一种价格上涨、产出增长回升很猛的态势,不仅仅与总需求的快速回升有关,还与我们所谈论的总供给损失有关。通俗来讲,一场大的危机不仅体现在总需求的下滑,而且体现在我们的产能损失,我们开工率的不足以及我们整个供给的损失上面。我们就会发现,目的产出缺口由负转正,但是如果未来的产能都上马,我们前期的投资转换成先期的供给,可能使我们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出现波动、逆转。
  因此,按照我们的测算发现2010—2011年可能产缺出口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到如果剔除09年经济深度下滑带来的基数效应,我们发现很多宏观参数依然是正常的。我们一季度同比数据达到了历史高位,是因为去年一季度、二季度下滑达到了历史高位。因此,我们是摔的厉害,弹的也厉害。
  如果按照我们的测算方法把这些缺口平滑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工业增加值并没有回到危机前的增长轨道,发电量实际上也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因为这里面一个是缺口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目前的复苏主要是一个高产能偏向性的复苏产物。如果从利润指标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的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80%左右,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利润率以及某些行业里面的这些利润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同时,也没有像04年—07年这一轮增长黄金时段的状态。
  如果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与宏观相对应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实际上增长没有超过两位数,也就是说它反应的宏观经济没有像表面数字反应的那么好。当然,价格问题大家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已经很紧张了,如果我们看到整个今年的CPI翘尾因素,剔除翘尾因素,我们的新增因素是较小的。
  第三我们发现各类数据1—5月份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但是相当部分的指标呈现出糕点回落的趋势,目前强劲反弹的局面不可持续。比如我们的固定投资已经下降很猛,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5月份已经跌到了20%。因此,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未来跌过20%的概率是很大的。虽然民意消费保持在17%—18%的区间,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消费增速目前也略显疲态。我们进入到国民核算体系里面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持续恶化的状态,前5个月我们的贸易顺差同比下滑了60%。另外就是工业增加值和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出现逐月下降的趋势,比如汽车产量的增速下滑很猛。我们也看到PMI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更重要PMI指数的先期指数,新订单下滑的更猛。如果按照国外所测算的中国PMI指数,我们目前的新订单指数已经跌破临界点50%。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价格指数开始出现缓和和回落的趋势,我们CPI按照测算,8月份到达高点,PPI基本上高点已现。同时,我们其他的一些价格指数也目前出现了回落。如果把同比数据转换成环比数据,我们会看到目前的一些价格回落的比较厉害。
  第七、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出现回落。3—5月份增速回落比较明显,特别是5月份。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去年5月份,特别是进入二季度财政增长相对处于一个正值状态。但是我们发现目前这个回落比较大。
  另外我们更重要的看到在投资偏向型的政策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作用下,总供给的增速明显超过总需求增速,重工业增速明显超过轻工业增速,这种重工业偏向型复苏很可能使中国总量平衡和结构性问题在经济反弹进一步恶化,动态均衡和可持续问题面临挑战。
  目前我们局部数据的下滑认为是一个正常的下滑,但是这种局部的下滑可能会引发一些全局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会发现进口上半年增长很猛,因为我们的一些存货、原材料的需求很猛。但是这会导致下半年的回落也会变化很大。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轻工业的增加值增速太大,基本上连续6个月、4个月超过6%。正常值是5.5%期间,重工业生产过多过快,轻工业跟不上,消化不了,最后出现结构性的动态失衡。 我们从另外深层次的数据测算表明这个。这里面表明这两个行业的匹配性较差。
  第三、我们目前能源消耗比较大。这种能源消耗很大的情况下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还是一种中期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另外一个是我们上半年所看到的,我们经常说到PPI泡沫区,我们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很猛。另外,投资增速年度之差过大,导致总量动态平衡可能出现问题。去年的投资如果变成未来的供给,今年的投资为今年当季的需求,就意味着未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有可能会被打破。
  第五个方面,目前经济增长的三大核心动力机制,刺激性政策,存货调整和出口复苏的性质决定了当前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牢固,具有强烈的易变性和敏感性。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到,GDP一季度增长很快,很重要的是来源于刺激性政策。比如说我们分析8大增加值增速超过22%的行业,这些行业基本上是4万亿刺激方案的重点扶持和建设的行业,如果没有这些行业,他们的增速都没有超过22%。
  我们明显的看到投资驱动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投资驱动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是存货投资的因素。我们从去年一季度的一种强烈的去库存状态逐渐向库存回补的状态进行变化,这个变化我们预计二季度达到一个高点。这就对于我们经济增长动力的判断要有一个十分深刻的感觉。
  因为存货回补具有一些短期性、易变性,特别是形式一变,大家的存货调整就会发现及时的变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外需持续增长的基础不扎实。5月份出口同比数据48.5%,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48.5%是怎么来的,第一个是基数效应。第二个是对于今年6月份进行出口退税,各种补贴,人民币升值的反向调整。第三个很重要就是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是世界存货调整的一个不对称的效应反应。
  大家知道美国去年四季度增长5.6%,其中3.6%来自于存货回补。美国的存活回补主要体现在制成品,制成品有助于哪些国家的出口复苏呢?制造业大国,所以说我们看到东亚地区的出口增速出现一个强劲的反弹。这样引起了一个问题,如果欧美的存货回补,今年一季度到高点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存活回补下降强烈体现在东亚地区的出口出现一个回落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我们的结论是,2010年1—6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虽然延续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强劲反弹,许多指标都达到了近年来同期高位。但是,这种经济反弹和复苏是建立在强劲的刺激性政策,潜在产出短期损失、结构恶化以及动态平衡等因素之上。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严重依赖于刺激政策的延续以及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复苏等,因而其增长态势具有短期性、脆弱性、多变性等特点。虽然我们数据很好,但是基础不扎实。
  未来的趋势怎么样呢?我们认为从各类先行指标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短期内已经见顶部,下行力量在5—6月份开始显现,第四季度宏观经济下滑将比较明显。去年11月份,先行指数到达高点,这意味着今年4月份左右中国经济达到高点。目前我们一致指数达到了高点,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下滑。OECD中国先行指数,我们看到这个指数在去年10月份达到的高点,这个指数一般领先中国经济5个月。因此,我们应当在今年3月份达到增加值的高点,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出现一种回调。我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偏爱指数的研究,对于OECD中国工业生产指数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我们会看到,我们工业增加值从3月份以后出现了回落,实际上是一种趋势性的,而不是 短期波动。
  第三、在政府投资计划增量退出,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非房地产类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这个参数一般领先于我们非住宅类的固定资产参数4个月,所以说我们可以进行内推,会发现未来的这个固定投资回落比较大。同时,我们从新政项目投资与我们现有的投资增速的关系进行对比,也会发现9月份有可能是我们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一个点。
  当然,如果我们专注于房地产这块的投资,我们也会发现,从房地产这种调整模式来看,因为我们房地产都是成交量下滑,价格下滑,引起了投资下滑。这个时间序列我们就会发现它需要5—7个月,未来投资出现下滑的局面也是较为明显的。这个时点和我们前面判断的非房地产类的投资下滑时点有叠加效应。
  同时,我们一定要明确的另外一个,保障性住房投资是没办法弥补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大家看到这个图形就知道了,我们房产开发投资里面,保障性住房的占比不到3%,而我们的住房占比一般达到70%,土地类投资达到20%多。如果真正出现商品房住宅投资大幅度下滑,政府一般性的政策是难以进行保证总体投资出现下滑的。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存货周期逆转,全球复苏不确定气氛的蔓延,中国金融市场低迷,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速高点已现,增速将逐步回落。到四季度可能面临加速下滑的风险。
  这个判断建立在什么?第一、OECD先行指数。它和我们中国出口增速一般是超前4个月,OECD先性指数5月见底。同时从出口订单指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下面是OECD国家存货投资对于GDP的贡献率,今年一季度是达到了高点,二季度逐渐回落,到第四季度基本为零。所以说我们会看到,未来欧美的存货回补的下降速度比较猛,对于制造业的需求也会下降比较大。目前我们从这里面可以看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前五个月上涨了5.8%左右,如果未来按照小幅升值的态势,我们未来汇率的变化应该是对于我们出口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将通过各种途径对于中国出口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支点效应。整个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第二是隔山打牛效应,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第三是金融传染效应,它有强烈的滞后性和不明确性。另外就是我们看得见的贬值效应。因为欧元从1.5左右下滑到1.2左右,贬值20%的幅度,大家不要小看它在未来5个月对于世界贸易格局的冲击。第六个方面,中国刺激性贸易政策逐步退出也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出口。同时,外向型企业的工资水平的上调,对于出口产生影响。当然我们还会看到发达国家本身的复苏已经比较缓和。
  第六个大方面,我们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压力较大和未来的通胀问题不能等价。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由于内部环境的变化,我们CPI在8月见顶出现回落,4季度出现明显的下滑。因此,今年通胀问题并不是一个核心问题。
  目前我们测算的货币冲击的价格压力和各种参数处于历史相对高位,粮食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也是处于高位。未来的价格冲力还是较大的。这个上面来讲,并不是中国没通货膨胀,价格问题就不是很核心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目前价格变化里面的各种深层次因素,我们对于食品类价格指数惯性因素进行测算,最后表明一些短期价格冲击力量在主导目前的一些价格,未来中长期的价格因素应该是放缓的。特别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与世界经济。
  比如说翘尾因素是上半年上涨的核心,也是下半年下滑的核心,PPI出现回落。有人很担心未来会出现工资的滞胀。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工资上涨的确会带来成本上涨的压力,但是按照我们的测算,中国的劳动生产效率是持续提高的,导致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压力不会在近期转换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形就可以明显的看到,我们单位劳动成本目前处于一个零增长的状态。它的传递不是很明显。
  同时我们看到大众商品下滑,美元指数上升以及全球的物价水平,世界的物价水平已经回落。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低水平增长。中国和OECD价格指数的关联度高度密切,也就是说世界价格决定了中国价格,而不是简单的中国决定中国。不可能全球出现通缩的现象,中国出现一国通货膨胀的现象,这是不能出现的。
  第七、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放缓也会缓解中国的价格水平上涨。总通俗的说法就是产能过剩,对于很多行业的价格上涨有一个有效的抑制作用。
  所以说我们在这个里面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在房地产新政刺激政策退出和结构调整政策加快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加上外部环境和内部调整周期性力量的转变,3—4季度中国总需求的下行压力逐渐加强,很多下行因素很可能在第四季度同时加速,从而产生下行的叠加效应。
  第二、总供给在上一轮投资膨胀和潜在产能恢复的作用下逐渐放慢,产能过剩问题我们认为四季度全面显现。
  第三、由于投资增速下滑过快,存货回补逆转较猛,重工业与轻工业增速之差过大等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很可能在第四季度恶化。
  另外,我们强调多重政策的叠加效应,但是我们认为这里面要注意四种叠加效应。一个是政策的叠加效应,一个是内部和外部周期的叠加效应。还有一个不同部门、区域同时分解实施一个政策目标的叠加效应。还有一个就是多重下行力量在四季度同时爆发的叠加效应。我们要更关注深层次的问题。
  上述五大特征决定了GDP增速呈现出一个前高后低。我们过去二季度在10.5%,三季度9.2%,四季度8.5%,全年增长速度9.5%左右。
  中期的力量是我们报告很重要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强调一种中期力量怎么左右短期力量的实施和运行,以及我们短期形势的未来变化。我们从5个方面强调了中期力量和不确定的表现。一个是周期,我们认为目前的周期是处于一个旧周期和新周期交结,而不是出现一个新周期。按照我们各种测算,都表明目前新周期没有出现。如果同时我们看世界的周期,也会发现目前依然是世界经济周期的过渡期,而不是世界经济周期的新的开始。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不到新的增长动力,看不到新的技术变化,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我们的产出决口没有出现持续向上的动力机制。
  如果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目前处于无创新的复苏阶段。另外,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是08、09年刺激很猛,未来的刺激政策的退出也会很猛,来的猛,去的也会很猛,这导致我们刺激政策在中期里面的退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击。因为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债务多已经达到了它的临时水平。债务进行削减,按照我们的测算和IMF的测算发现,债务削减对于GDP增速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世界利率、金融工具面临很多的问题,利率处于低点,同时面临大量的核销审核。
  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还要面临六大难题,未来还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同时,发达国家的流动性依然是偏紧。从这里面再加上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超过了以往局部金融动荡带来的冲击,冲击的范围、持续的时间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短期平衡可能蕴育了中期更深远的冲击,也就是说现在没事情,不等于未来没事情。我们简单的可以看看,目前债务里面隐含的深层次问题是非常严峻的。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房地产市场认为在周期里面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进行重点介绍。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拐点式的变化,中国市场化的结构性调整全面展开,取代以往行政性条件,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逆转,改变以往结构性调整缺少支点的困境。我们认为中国真正的结构调整可能马上就要开始,以往从02年到现在的结构性调整,以行政为主导性本质上都是失败的。未来真正的调整是以劳动力市场、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作为一个支点,作为一个杠杆,翘动结构性调整,这是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的。
  我们政策建议认为2010年—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是一个处于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和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的拐点期。我们不仅要洞悉短期反弹的性质和内涵,而且要高度重视力量变化的趋势,目前宏观经济制定应当为适应周期性的过渡期和结构调整的拐点期服务,而非绝对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
  未来周期力量以及经济增长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小幅度的下滑。中国脆弱的社会结构约束性,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防止宏观经济出现总量的失衡,避免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我们并不主张增长速度降的太低,虽然有一个回落。
  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往往具有无创新的复苏,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多元化等特点。人为的推广那些没有技术基础和市场技术的产业,而应当在市场机制改革和创新体制改革上做文章,同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为市场制度寻找新增长点和产业方向打下基础。
  任何不顾世界分工体系变迁规律,中期产业调整逻辑的解救性调整都铸锭会失败的。
  2010年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要关注目前下滑力量抬头的趋势,更重要是应当看到这些下滑力量的滞后性和同步爆发性,重视多个部门分别同实施同一目标产生的过度调整,还要重视周期性力量和政策性力量的叠加,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的叠加。
  在短期应当密切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下滑,防止由此带来的总量的失衡和动态的失衡。
  未来的出口状态具有强烈的下滑趋势和强烈的不确定性,贸易政策退出应当慎重。
  中国消费加速不能依赖一次性的行政性刺激,中国消费刺激力量已经达到了极限,一致性补贴政策 带来强烈的后遗症,消费降速已经显现,中国的消费增速已经很高,在历史水平上和全世界同类水平都是非常高的。因此,消费刺激应该更多的从一次性刺激转向中长期、制度性的调整之上,不易出台进一步的刺激计划。
  房地产新政初见成效。房产新政在持续稳定实施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达到稳需求、扩供给,挤泡沫的扭曲目标。因此,政府不仅需要落实廉租房的建设,同时还必须放松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各种约束,房地产交易税各种制度性改革应该践行推动。
  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应当进行转变,不宜多元化。增加供给和制度间应当为核心。由此供给推动要优于需求管制,制度建设要优于泡沫挤压和价格打压。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且进行结构性的大调整,应当坚持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前,房产新政不宜退出,但也不宜进一步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
  未来经济下滑的力量不仅来源于总需求的周期性收缩,而且来源于上一轮周期投资膨胀和衰退时强烈刺激带来的供给力量。因此,经济政策不仅要启动常规性的需求政策,防止总需求过度下滑。另外起动供给管理政策,将过剩产生的治理上升到供给管理的层面加以推动,避免经济上升期进行产能治理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我们提出了一个供给管理,产能过剩的管理必须上升到供给管理的层面进行考虑。
  中国虽然在中期面临结构性价格下降的压力,但是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应该做出一下调整。中国核心CPI不高,CPI上涨带来的宏观总量问题不严重,严重的是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恶化问题。因此我们要防止将通货膨胀的民生问题宏观化,应当通过社会体系的建设,以加强低收入人群低于通货膨胀冲击的抵御能力将货币政策从民生问题和生活问题解放出来。
  货币政策要关注下半年经济下滑力量的加速,二要关注目前流动性依然充裕带来的问题。三要关注大量流出于房地产和其他资本市场上流动性的便利,同时还要关注大量资本流入带来的流动性注入问题。
  加息政策必须慎重。
  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适度收缩的同时,应当保持总量宽松的原则。虽然各种刺激性政策不宜加码,但存量收缩不宜过快,还应当以增量收缩为主。财政支出应当加大在各种社会福利、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放,不宜保持过多盈余。
  谢谢大家!我的报告到此结束。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