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陶然: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与必要条件
发文时间:2016-10-11

工业革命之前,中国GDP全球第一,而且从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应该比欧洲还要强。但那时候中国是帝制,欧洲是封建制,现在的标准来看都是非常落后的文明。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英国实现了所谓的君主立宪制,这个制度和现代民主体制还是有巨大差距,只是开始有了贵族跟国王之间一定的权力平衡,因为贵族和商人要做生意,所以要限制国王随便征税的权力,日益强大的议会限制了国王,投资和创新才有可能,也就才有了从宪政到工业革命的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确实为全世界贡献了现在可以享受到的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所言不虚。

今天我们解释欧洲为什么会率先出现工业革命,会提到新教伦理带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欧洲的封建制度等等,这些因素可能都有一些作用,但到底是否最关键的因素其实非常值得讨论。实际上,英国的宪政及后来引发的工业革命,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什么说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要说到1588年,西班牙和英国为了争夺海上控制权爆发的英西战争。当时,西班牙的实力远比英国要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西班牙出乎意料地输掉这场志在必得的战争,其实是出于两个很偶然的原因。其一,西班牙舰队非常厉害的统帅在战争开始之前突然死了;其二,战争期间,英吉利海峡的天气变得很糟糕,对西班牙非常不利。

英西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争夺大西洋贸易的主导权。在战争之前,在西班牙,王室垄断了大西洋贸易,导致西班牙的专制王权越来越强大;而在英国,君主无法垄断全部的大西洋贸易,有王权之外的一帮人也在参与,虽然英国的王权也很专制,但还是比西班牙王室的专制力量稍微弱一点,而大宪章之后几个世纪的斗争,也使得英国国王之外的贵族力量已经开始变化,导致大西洋贸易王室无法完全垄断,这样大西洋贸易就使得英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力量开始向规则倾斜。而英国赢得英西战争,使得贵族和王权之间相互制衡,前者日益强大的良性循环得以继续,进而出现了后来的君主立宪。这个事情中间确实存在着无数的偶然性,英国打败西班牙,而且从此开启宪政,工业革命,乃至最后发展出代议制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的幸运,后面是上帝之手。

英国的工业文明是由君主跟贵族之间的分权开始的。中国和日本对待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工业文明态度不一样,也跟帝制专制程度有关。日本当时很大程度是封建体制,部分封建藩主想要把幕府干掉,支持天皇,实现了集权后的对外开放,所以日本30年明治维新就完成了脱亚入欧,这是后面政治斗争的结果。而清朝的官僚、帝制太强大,不可能催生原来日本封建体制下那样的推动力量,但即使是中国,中间也不是没有机会,也有很多偶然事件,包括百日维新,清政府新政,以及袁世凯上台后的选择,甚至还有宋教仁被暗杀等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通过市场化走向了一条经济高速增长、逐渐繁荣富足的道路。

二战后,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从历史上就有较强的国家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用国际市场,利用别人的技术资金,从世界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很不容易,全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幸运。二战以后,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是全球的常态,大部分国家持续保持在低收入,少部分国家到中等收入,大概只有11个经济体从低收入经济体变成高收入经济体。

在走入发达经济体的这11个国家与地区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有很强的国家能力,政府有一套能够强力运作的官僚体系,这个官僚体系要有一定程度的集权,能够有效地给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基本的秩序。一个后发经济体,政府有较强的国家能力但不随便抢夺民间资产,允许市场机制运作,经济对国际相对开放,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就可能从低等收入国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但要真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就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其中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建立法治,或者说要建立能够运作良好的经济制度。我跟你做生意时,你骗了我,能够有很好的司法系统或者政府部门去处罚你,这样大家才能够比较放心地做生意。除了建立法治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来广泛政治参与的民主体制,民主体制通过更广泛的民众参与,不仅可以防止某些行业被少数利益集团垄断,更重要的是通过再分配能够让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分享经济成长成果,实现环境健康,收入较平等,底层人有尊严,社会有流动性,下层可以通过国家支持的教育与医疗投入获得更好的人力资本,并真正参与到不断增长和升级的部门中去,只有如此,经济的发展才有可持续,才能持续增长到发达国家,否则很可能就是拉美陷阱。

原文链接:http://cul.qq.com/a/20161011/004723.htm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