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方福前:将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
发文时间:2014-04-28

        从经济波动的规律来看,经济由下行逆转向上的转折点是过剩产能和企业超正常库存清除完毕之时,只有到这个时点,市场需求才会转旺,固定资产才会大规模更新,新投资才会稳步增加;在经济下行(或衰退)阶段,过剩产能清除得越慢,结构调整就越慢,经济在低谷中盘整的时间就越长,经济复苏和回升就越慢。

        虽然2014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但是一季度由于受春节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其经济数据不足以预示全年的经济形势。本文对一季度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走势只作一简要分析,主要篇幅放在近期政策建议上。

        一季度经济数据怎么看

        根据近3年的数据综合判断,我们认为我国经济目前的走势是 “增长衰退”;我国经济“增长衰退”背后的原因既是结构性的,又是需求不足导致的。

        我国2014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有喜有忧:GDP同比增长74%,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7%,也低于去年任何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但是符合中央政府预期的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5%上下的目标;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分别达到72%和101%,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这两个指标是超预期的。

        根据近3年的数据综合判断,我们认为我国经济目前的走势是 “增长衰退”(growthrecessions)。所谓“增长衰退”是指GDP增长速度仍然是正数,但是增长速度放慢了,降低了,并且这种增长放慢持续了六个月以上。我国经济“增长衰退”背后的原因既是结构性的,又是需求不足导致的。

        就今年一季度三大产业增长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长基本上与去年持平,但是第二、三产业的增速均比去年低05个百分点(见表1)。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目前在我国GDP中已占半壁江山(2014年一季度已达49%),第三产业增长的就业弹性大于第一、二产业,所以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增速放缓是拖累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主要原因。

        从投资结构来看,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占比648%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13月份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6%),低于去年13月份的241%,也低于去年全年的231%(见图1)。民间投资增长对市场状况和经济形势的反应是最敏感的,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表明非政府、非国有的投资人的预期不好,对投资的未来前景信心不足。

        最为重要的导致“增长衰退”的结构性因素当属产能大面积过剩并且是持续多年的过剩。产能大面积过剩的持续存在,一方面导致产能过剩的企业减少就业和生产,甚至亏损倒闭,另一方面又必然会抑制新投资。

所以,从结构上看,我国目前的“增长衰退”又可以称作“结构性衰退”或“结构性减速”。这种结构性衰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必须承受的阵痛。

        我国经济自19971998年开始就已经由供给短缺型转变为需求不足型。近几年,与潜在总供给和产能增长相比,总需求不足的状况是加重了而不是缓解了。今年一季度构成我国总需求的 “三驾马车”的速度同时放慢了: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0%,3月份同比增长 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低于去年3月份的126%和去年12月份的136%。虽然可能有一部分网络销售没有计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是春节是消费支出旺季,所以综合判断,今年一季度的消费增速是下降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低于去年一季度的209%,也低于去年全年的196%。今年3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和累计增长都为负,分别为-90%和-10%,其中,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和累计增长也都是负增长,分别为-66%和-34%(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目前受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约束,既面临内需增速下滑的压力,也面临外需增速下滑的压力。

        综上来看,我国经济目前既存在结构性问题,也存在总量(总需求)增长问题,这给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

        未来经济走势判断

        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快于第一季度;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冲击,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将可能好于上半年;但是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比较大,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

        我们认为,推动我国经济向好的因素主要有:

        1.从3月份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投资和生产旺季。

        2.国务院明确支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已经在一季度开始启动,其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自第二季度开始逐渐显现。

        3.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带来的红利将逐步释放,例如,一大批审批权下放或取消、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自贸区、京津冀一体化、资本市场改革、“单独二孩”政策等都将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

        4.抑制“三公消费”,高档烟酒和餐饮改走大众化路线,将会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公私消费消长的替代效应今年应当越来越明显。

        5.今年发达经济体的形势将会好于去年,欧元区已经初步走出债务危机阴影,英国经济增长在缓慢加速,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美国经济增长率去年第三、四季度分别达到41%和26%,今年一季度虽然可能低于20%,但这种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2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造成的。所以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虽然是在波动中复苏,但是复苏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已经初步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工业化,美国的许多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正在不断改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趋好将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增加和外需扩大。

        目前造成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因素是:

        1.总需求疲软趋弱。如上所述,目前我国总需求的“三驾马车”速度都放慢了,并且短期内难以自主提速;特别是我们一直期望加快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推动力。

        2.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甚至出现某些方面的结构失衡加重的趋势。根据我们的测算,在目前产能过剩的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新增产能超过被淘汰产能,其中,化纤行业的新增产能是被淘汰产能的10倍以上,水泥和电解铝这两个行业的新增产能分别是被淘汰产能的2倍以上和4倍以上,这使得过剩产能越减越多。整个制造业去库存压力很大。据可比数据计算,截至2014326日,746A股上市公司2013年的存货总量约为196万亿元,而去年同期约为173万亿元,同比大增133%。

        3.企业压力大,投资动力弱。无论是汇丰PMI还是我国自己编制的PMI都显示,企业产成品库存持续上升,原材料库存和订单指数持续下降;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已连续十几个月负增长;这些数据表明市场需求不旺,企业利润预期不乐观,从而导致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不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均低于50%,3月份和4月份分别是481483。虽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PMI还在50%临界点以上,但是考虑到汇丰中国PMI所包含的是中小企业,我国自己编制的PMI包含的是大中型企业,我们认为汇丰中国PMI更能够反映市场的冷暖状况。

        几点政策建议

        除了继续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以外,针对近期的经济形势和走势,我们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是:把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扩投资,增消费,稳出口,控风险,促创新。

        1.把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

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之所以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产能过剩的企业和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做减法,并且他们往往打着“维稳”、“和谐”和“发展”的旗号设法保产能、上项目、增产能。他们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企业和地方的局部利益,而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如何又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和政治前途密切相关。

        调结构和稳增长在短期是有冲突的,这就如同“磨刀”与“砍柴”的关系;从中长期来看,“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在短期,“磨刀”必然要耽误“砍柴”。地方政府也认识到调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现行的任期制和考核制导致许多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行为短期化——抓经济增长可以在他任期内收益,而调结构是他种树、别人乘凉。我们认为,无论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严重程度看,还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短期牺牲一些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必要的、必须的,这种牺牲是调结构、转方式必须付出的代价。从经济波动的规律来看,经济由下行逆转向上的转折点是过剩产能和企业超正常库存清除完毕之时,只有到这个时点,市场需求才会转旺,固定资产才会大规模更新,新投资才会稳步增加;在经济下行(或衰退)阶段,过剩产能清除得越慢,结构调整就越慢,经济在低谷中盘整的时间就越长,经济复苏和回升就越慢。

        为了处理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调结构的关系,我们又有三点具体建议:(1)可以把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调整为7%—8%。现在的75%上下虽然也是一种目标区间,但是这个区间的上下限是模糊的,一旦GDP增长低于75%,媒体和公众就会认为经济增长底线被突破了,政府出台保增长措施的压力就会加大,这既不利于稳定微观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也导致宏观调控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频繁切换,从而客观上助推了经济波动。(2)把通过稳增长来稳就业调整为通过稳就业来稳增长,也就是把稳就业放在宏观调控的优先位置。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企业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来看,稳增长不一定就能够稳就业,但是稳就业往往就可以稳增长。并且,就业稳定增长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就有了保证,民生就可以改善,社会就能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就有保证。(3)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淡化对地方政府的数量指标考核,增加对其结构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考核,例如,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企业的清除进度,水的质量、土壤质量、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高库存且连续多年亏损的“僵尸”企业的破产、重组或转产比率,等,可以列为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的指标。当然,从长期来看,调结构主要是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 (资源配置)、自动清除(过剩产能和超正常库存)和自我修复(供求比例关系)的功能。市场价格机制的这种自动调节、自动清除和自我修复的功能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来实现的。这种功能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结构自发调整、自动优化的功能,也是一种经济波动自我稳定的功能。每一次经济波动就是一次经济体系自动、自主调结构的过程。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不能够获得有效化解,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说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这种功能目前较弱,这提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全面改革来提高市场化程度,来强化这种功能。

        2.扩投资

        为了实现稳就业和稳增长,近期可适当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在经济增速下降不大并且经济增长还在预期目标区间时,不需要对经济进行强刺激和大面积刺激,但可以进行选择性的、靶向性的刺激。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意味着仅仅是扩大政府支出,减税也是其中应有之意。近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大面积、大比例减少小微企业税负,重视减少个人税负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另一方面,有选择、差别化、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支出。

        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的形势下,似乎不宜再扩大政府投资。其实不然。目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和库存增加主要是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一三产业仍然有很大的扩大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就基础设施投资来说,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有很多欠账。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土地平整改造,水利工程,电网建设改造,公路铁路建设,网络和家用电脑推广,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与体育器材,农村医疗设施,农村文化工程,等等,都可以作为扩大投资的对象。我国的教育(包括职业培训)、科技和军工仍然是投资潜力巨大的领域。只要有需求,投资就不会产生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并且这样的投资也是消化现有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例如农村修水利、修公路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修铁路需要大量的钢材,这有助于消化吸收水泥行业和冶金行业的过剩产能。因此,我们强调扩大政府投资应当是有选择的、差别化的和靶向性的。这个选择标准是,扩大的政府投资既要有利于拉动内需,又要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还要有利于生成和加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3.稳出口

        近几年我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需大幅度波动,2008年以来我国净出口(外需)波动幅度在正负20%以上。虽然外需波动是不好调控的,但是我们还可以做些努力来稳定出口。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牵头引导高铁、核能发电、船舶、汽车、航空航天项目出口,这些大项目和特大项目出口将会显著改善我国目前的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格局。二是继续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带动一部分劳动力和产品走出去。三是在稳定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贸易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与不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四是调整和用好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4.控风险

        当前的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主要来自:(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总体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还在安全线以下,但是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非账面债务,例如地方政府担保的贷款)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县乡(镇)两级政府的债务可能还不是一笔清楚的账(例如“白条账”、“口头账”)。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乡(镇)村迁移、撤并等,这些沉淀的债务会浮出水面,隐性债务会显性化。另据国家发改委估计,今年将有1000亿元城投债要到期兑付。(2)银行业的短期债务风险。2013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到期还本的中长期债务虽然只有375亿美元,但是应付短期债务却高达约5010亿美元。(3)信托产品集中到期。据报道,今年将有4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信托产品集中到期。(4)企业贷款偿还高峰来临。今年将有接近3000亿元的企业债面临兑付。目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规模约为77万亿元,其中有息负债总规模约515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绝大部分。如果这些行业在未来两年整体去产能化率达112%,按照5万亿元的总贷款规模计算,预计将产生不良贷款约5700亿元。(5)大量的理财产品、网络金融和民间借贷等潜在风险。(6)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调整期,而房地产市场调整将会加大房企违约风险和银行呆坏账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今年以来不但出现了一些老板“跑路”,而且已经出现了大额债务违约事件、担保公司倒闭、房企破产和银行挤兑风波。37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到期债券利息为8980万元,但公司只能偿还4000万元,这是我国出现的首例企业债券违约事件。3月中旬,浙江宁波的房地产开发商兴润置业无力偿还近6亿美元的贷款。324日江苏射阳一农村商业银行在被传可能破产后出现挤兑风潮。这些虽然是个案,但是应当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爆发或债务违约通常都是“黑天鹅事件”——偶发的,出乎意料之外的。而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很快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重大教训。因此,我们建议把风险管理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明确金融业审慎监管实施主体(目前这个主体是银监会还是中国人民银行似乎还不清楚),建议建立大部制金融委员会来防范、控制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在产能大面积过剩的形势下,一旦爆发金融或债务危机,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5.促创新

        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文章并没有做好,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速度还不太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重大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方面我们还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外交实力的主要支柱。

        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任务或长期工程,但是必须从短期抓起。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引进技术与改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技术市场,发展和完善支持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市场,调整完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投资、信贷和税收政策,通过发展教育、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等,都应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这些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我国的技术创新就会有明显成效。

(课题组成员:杨瑞龙 毛振华 刘元春刘凤良 方福前等 执笔:方福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