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王孝松: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
发文时间:2019-02-22

2019年“两会”召开之际,国内外媒体最为关注的便是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特别是海外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近年来已逐渐步入中低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未来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然而,通过对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合近年来国家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中国人民已吹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正在昂首阔步、奋勇前进,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


一、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2018年中国GDP为900309亿元,比2017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GDP在四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6.8%、6.7%、6.5%和6.4%,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


尽管2018年的增长速度比从前略有下降,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2017年提高18.6%,并且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升级态势持续。


2018年,中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与2017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行业构成看,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带动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比重不断提高。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0.7%、8.9%和8.1%,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三个行业合计拉动GDP增长1.7%,比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2.7和5.5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16.4和9.7个百分点。


除经济稳步增长之外,2018年中国物价水平实现了总体稳定。一方面,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2017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与此同时,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8年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平稳。多数行业价格上涨,重点行业价格涨幅回落。


2018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并且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为就业形势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为43419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957万人,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4.8%至5.1%之间,除个别月份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多数月份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8.7%,实际增长6.5%;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为6.1%。可以看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仍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在现实中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二、展望未来:改革开放再出发


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今天的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已取得巨大成绩。经历了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GDP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900309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平均每8年翻一番。人均GDP从1978年的385元提升到2018年的64644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前列。中国已从“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也更艰巨、挑战也更严峻。改革开放之初释放的制度红利已不明显;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成本上升、技术创新困难等方面的瓶颈;逆全球化盛行带来了中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源环境的压力又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中国已经走到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节点。


在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唯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从容面对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才能勇立桥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事实上,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同沿线国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在自由贸易协定建设方面稳步前进,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外贸发展更加平衡,中国人民用实践诠释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快了对内改革的步伐,在政府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面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还不断完善、调整经济政策,实施了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减税等有力措施,真正落实了”宏观调控有度“,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三、中国各界在新时代的努力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节点,世界也迈向“全球化4.0”这一崭新阶段。对于中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中国各界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奋进。


第一,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率。世界经济发展史表示,高增长率不可能永远持续,很多经济大国强国都在经历短期高增长之后,进入长时段的低增长时期。但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恶化,低增长可能是高质量的增长、有竞争力的增长。当前中国经济也正从高速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只要能保障就业稳定这个底线,对经济增长率就不必过分敏感,而需要将着力点放在增长的质量与效率上。


第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2018年6月,中国公布了2018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列出了制造业和部分重要服务业开放的时间表,按此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将在2021年全面开放,制造业将在2022年基本全面开放。未来需要按照既定步骤对开放政策加强落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提高开放层次。


第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愈发严苛的背景下,未来高新技术资源将变得更加稀缺,自主创新将成为主旋律。中国应化压力为动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向“贸易强国”“科技强国”不断迈进。




原文链接:http://nads.ruc.edu.cn/displaynews.php?id=6558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