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胡乃武:“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发文时间:2014-05-19
“我讲授的宏观经济管理学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地进行充实与完善。如果不坚持做研究,怎能保证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又怎能教好学生呢?”抱着这样的想法,胡乃武一直坚持“教学、研究、育人”三不误,他的研究成果最终都变成了课堂上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

他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开拓者,也是桃李满天下、甘为孺子牛的教书匠。他就是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一级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乃武。

 

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胡乃武出生在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故乡—山西文水县,从小深受革命传统熏陶。在党创办的山西省立祁县中学读书时,“为人民服务,无上光荣”这几个字就深深地铭刻在了胡乃武心中。从那之后,“党和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逐渐成为胡乃武选择人生道路的准则。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志于当工程师的胡乃武毅然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进入山西省邮政管理局工作。工作期间,自幼钟情数理化的他,逐渐对经济管理产生浓厚兴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当得知国家急需大批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胡乃武在单位推荐下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并以第一志愿(“国民经济计划”专业)被录取,正式迈入了经济学的大门。


  1959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胡乃武自愿报名去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然而,学校要他留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他便欣然服从了组织分配。


  “如果不是组织安排,您还会对经济学如此执着吗?”记者问。


  “当然。因为我学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是同国家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选择这个专业更深层的考虑,是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胡老直言。


  1963年,胡乃武研究生毕业,填报工作志愿时,他写下了“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但当母校要求他留校任教,他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党的安排。


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在经历了八年停办后,中国人民大学于1978年复校。重新站在讲台上的胡乃武,比以前更加珍惜执教时光,为了讲好课,他经常备课到深夜,就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从1982年至1992年的十年中,胡乃武平均每年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年教学工作量的两倍。就这样,胡乃武先后给国民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进修生以及全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开设过“国民经济管理学”、“经济杠杆导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课程。


  50年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已成为胡乃武执教生涯的最大追求。他始终怀着一颗惜才爱才之心,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成长铺路搭桥。而今,在胡乃武的满园桃李中,仅经济学博士就有70多名,有的已是省部级干部,有的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知名专家学者,还有的在商界叱咤风云。每每谈及自己曾教过的这些学生,胡乃武总是显得比谈论自己的成就还要自豪。


始终站在经济学学科前沿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胡乃武从未忽视对经济学的研究。早在1977年,他就参加了国务院政研室组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方法组”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连续几年参加了国家体改委委托的“1988—1995经济体制改革规划”工作,为党和政府决策建言。他所著的《经济杠杆导论》于1985年出版,成为国内最早问世的关于经济杠杆的专著。1989年,他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地位。


  “我讲授的宏观经济管理学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地进行充实与完善。如果不坚持做研究,怎能保证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又怎能教好学生呢?”抱着这样的想法,胡乃武一直坚持“教学、研究、育人”三不误,他的研究成果最终都变成了课堂上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


  如今,80高龄的胡乃武,仍深怀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经世济民”的情结。采访中,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热点问题,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到收入分配问题,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设等,胡乃武无不侃侃而谈。


  “我现在虽年已八旬,但仍将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胡乃武郑重地说。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