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李义平:促进创新首要的是优化环境
发文时间:2015-11-17

  在我国发展新阶段,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那么,如何促进创新?一些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制定创新规划。然而,历史的经验和创新的内在规律都表明,市场经济下的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过于细致的规划反而会抑制创新。

  市场经济下的创新是内生的,是创新参与者积极主动的自觉行动。创新者之所以要创新,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率先创新者可以获得超额回报,其他企业纷纷跟上,由此出现一个经济发展高潮,利润随之被平均化,进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并实现新均衡。在此基础上,又有敢于冒险的创新者打破已有均衡,再一次引领创新,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这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层面的不确定性。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创新者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作出的判断是否符合事物发展方向,以及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是否能够取得突破。人们企盼成功,但成功的概率并不确定。另一个方面的风险则来自市场。创新者选择的创新方向只是自己的预判,按这个方向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否成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马克思说过,商品能不能得到社会承认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市场检验是残酷的,但可以杜绝伪创新。创新的不确定性及其近乎探险的性质,要求创新者应当身处一线或前沿,具有很强的想象力、洞察力,需要战略眼光、坚忍不拔精神。乔布斯、比尔·盖茨的成功缘于其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电子产品的研究,就是生动的例证。创新者的判断有时来自直觉,但直觉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知识、信息、生活阅历长期积累下的瞬间爆发。

  市场经济下的创新是具有广泛参与性的万众创新。一个国家的创新状况取决于其民众普遍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其商业氛围。商业氛围浓厚,不仅创新成功的绝对数会增大,而且创新的成功率会提高。大众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而且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创意涌现。这就如同一项体育活动一旦在一个国家成为全民运动,那么,这个国家在该项体育活动的赛事中就更容易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万众创新必然形成波澜壮阔的创新潮。万众创新的另一个特点,是美国学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一书中指出的“缺乏协调”,或者说缺乏规划。正是因为缺乏协调,才使这种创新具有了多样性。多样性使各类各层次的创新充分萌发,使经济体充满活力。菲尔普斯生动地写道:“如果让国王一个人挑选值得投资的项目,那只能造就色调单一的国家。除其他因素外,经济活力还取决于企业家的多样性,以便从中找到最合拍、最有条件将创意融入可行的工艺和产业的人。”

  可见,市场经济下的万众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规划要求一致性,往往会抹杀创新所需要的多样性;规划是以一个时间点的知识和信息预判未来,但知识和信息是瞬息万变的;规划者往往远离市场一线,触摸不到市场的变化。用统一规划来推动创新,是计划经济下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的思维惯性。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一概否定规划,实际上宏观层面的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是说应区分层次,充分发挥规划在战略层面、基础层面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在市场层面、微观层面,规划则应富有弹性,宜粗不宜细。上述关于创新规律的分析还告诉我们,虽然难以预判某项具体创新的诞生,但可以知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应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创新。

  原文链接:heory.people.com.cn/n/2015/1117/c40531-27823496.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