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市】孙久文:京津冀不能再分灶吃饭
发文时间:2014-08-18

摘要:经过长期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目前以区域要素一体化为主,兼有政策一体化的特征。但未来,政策一体化应是协同关键,而现在缺陷也较多,主要集中在公交、银行、通信、食品安全、住房政策等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三大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三地协同发展将带来四大机遇。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重要任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经过长期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目前以区域要素一体化为主,兼有政策一体化的特征。但未来,政策一体化应是协同关键,而现在缺陷也较多,主要集中在公交、银行、通信、食品安全、住房政策等领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三大主要任务。

 

  第一,治理雾霾。大范围的雾霾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治理雾霾是当务之急的任务。

 

  尽管GDP是分区域考核的,但资源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是共享共有的。京津冀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凸显整个京津冀区域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机动车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的弊端。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凸显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产业协同。京津冀产业互补是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是基本的任务。北京作为首都,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产业比如传统制造业、石化、汽车等都可以向外转移。目前,北京已经制定了一个向外转移的产业名录。

 

  天津以高端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并发挥港口经济的重要作用。但天津在制造业上与河北低水平雷同。河北立足京津冀分工合作的大局,做好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和配合,在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夯实生态保障功能。

 

  从发展阶段看,北京已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市工业化后期,河北则是工业化中期。因此,设计若干能延伸到整个京津冀的产业链条式很有必要。

 

  第三,打破行政分割。京津冀合作乏力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两市一省”的格局导致的行政主导型经济特征成为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桎梏,“分灶吃饭”的财税政策激励各地区追求本区域发展而忽视相互间合作,产业对接存在的障碍和公共服务存在的落差使空间不平衡十分严重。

 

  京津冀的行政区经济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打破,所以,制定全区域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就十分重要。另外,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内的答题均衡,也应提到日程上来。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第一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规划编制和区域协调。编制包含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力;尽快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领导机构,构建利益协调长效机制等。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有效解决京津冀区域间协调发展问题。

 

  此外,加强京津冀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包括协调产业结构,协调项目安排等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第二,必须尽快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规划编制合作机制与共同市场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市场开放、政策优惠、区域援助、转移支付等多方面。同时,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设和补偿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建立区域利益协调的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

 

  第三,优化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对接,推动大气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北京目前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转出不适合在北京发展的产业可以为北京觅得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应当在立足港口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制造业竞争。河北应当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并着力加强本地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的能力。

 

  另一方面,三地协同发展将带来四大机遇。

 

  一是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机遇。北京应在协同发展中着力优化、疏解中心城功能,促进旧城保护与发展,推进新城功能完善和新区发展。

 

  第二,对于河北,协同发展也是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机遇。在河北城镇化规划中提出增强反磁力,为疏解京津人口作贡献。

 

  从这一层面来讲,河北中小城市在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商品价格来看,周边河北的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大量的开发机遇。

 

  第三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在京津冀都市圈圈内部的有序转移。随着产业价值链不断分解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北京的制造业、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部分陆路物流等产业将北靠和南移。

 

  第四是推动交通建设和大气治理一体化的机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加快高速公路、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衔接。同时,京津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本文根据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院所长孙久文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