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国】刘元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文时间:2018-03-07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8项重点工作之首,这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基础良好

自2015年底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地方落实、战役实施与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效益基础、动力来源和制度环境。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2017年清理1.4亿吨“地条钢”产能,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落后产能的淘汰,不仅为优质产能和新兴产业提供了有效发展空间,更为市场良性运转打下了基础,确保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去库存方面,2017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大部分城市商品房库存回落至合理水平,为房地产市场进行长效机制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去杠杆方面,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增速大幅度下降,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为控制金融泡沫、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在降成本方面,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比上年减少0.2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77元,比上年减少0.2元。持续减税降费,为企业利润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在新动能方面,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4个百分点。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70%,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大为增强。在精准扶贫方面,贫困人口5年减少6600万人以上,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为进一步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中央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大大降低了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持续发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不高上,只有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宏观经济成功企稳,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经济结构大为改善,经济韧性大幅提升;增长新动能成长迅猛,传统增长模式的制度基础和利益格局有效改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十分不易的,但离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的高质量发展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高质量发展在本质上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发展,是能够全面体现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它不仅要有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有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而且要满足在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以及全面开放体系等方面的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发力,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要扎实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新体系,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三、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贯穿经济工作全局的主线,也必然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精准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聚焦点。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一是要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补短板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三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阶段性的重点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聚焦三大攻坚战。一是利用“去杠杆”、金融整顿和房地产调控,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提升;二是进一步把精准脱贫作为“补短板”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三是利用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能耗标准推动“去产能”,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原文链接:http://www.shidi.org/sf_18089FACE9264305AFE4BC96CC7276AC_277_5AC0373143.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