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刘元春:不应过度依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发文时间:2016-06-29

 6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所著的《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刘元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新常态对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增长动力来看,支撑中国过去30多年高增长的动力源泉均不同程度地减弱。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过渡的新常态阶段,过去靠三驾马车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需要。

6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所著的《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刘元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新常态对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增长动力来看,支撑中国过去30多年高增长的动力源泉均不同程度地减弱。

一方面,官员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以往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激励明显减弱。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让人口红利不复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不可避免。刘元春指出,新的改革都是硬骨头,推进难度较大,体制改革的红利比以前有所减弱。

新常态对金融领域的挑战不亚于实体经济。刘元春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在弱化,在宏观流动性十分充裕的同时,微观流动性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一书指出,201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的新特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

该书通过核算1979年到2014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发现,未来中长期内,现实经济增长率将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下降,预计2015年到2020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6.3%。

刘元春认为,中长期内,宽松货币政策很难再拉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不应过度依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他建议,应在“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下,通过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来应对未来经济增速的下滑。

原文链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29/1017762.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