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卢荻:当抗疫被政治化,西方只能“自由地丧失”
发文时间:2022-03-01

新年伊始,国际舆论场上烽烟滚滚,新一轮反华攻势又来,聚焦于抗疫政治。当然,主事者爱说他们是“批评”不是“反”、是针对政权不是针对人民,总之是要占领道义高地,或作为挡箭牌,或作为自我宽慰。既然如此,他们的言论也就无法仅是依靠标签甚或诽谤,必须摆出讲道理的姿态,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供理性讨论、争论。


西方政治建制的忙与盲


在这轮攻势中,面对全球大流行瘟疫笼罩下西方的内部困境以及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政治建制的自称左翼显然是在忙于安内,倒是右翼率直也没空后顾了,主动出击攘外。


以年初英国《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杂志和美国《国家》(The Nation)杂志的专文为代表,左翼着力清理门户,将圈内抵制敌对中国者标签为新时代的“坦克派”(tankies)。其中,《新政治家》将中国界定为世界上的邪恶势力,支持西方向中国发动冷战,倡言必须清除工党内部在这个问题上的异见。


《国家》的基调略为迂回,借用被采访者之口批评“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与民主党关系复杂的美国规模最大的左翼政团)回避施压中国,并借圈内的香港、台湾成员之口,将异见标签为“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


这些言论所反映的,是西方建制左翼的成见,同时还有更复杂的西方工人阶级与中国的关系、西方的工人贵族政治问题,这必须另文分析和评论。


倒是右翼干脆,直接就是投枪掷向中国,标靶是抗疫政治。这其中,《纽约时报》一篇评论将从西安到全中国的抗疫表现比拟为纳粹大屠杀,并宣称积极参与抗疫的中国民众犯着集体性的“平庸之恶”。


《福布斯》杂志一篇文章同样语出惊人,扬言中国的疫情致死人数被系统隐瞒了,真实人数是170万,却被压低至公布的4636人。如此种种,在中国的话语空间所引发的反应,与其说是愤慨,毋宁说是惊诧,难以想象这世上竟然还有道德底线至于此者。


对“动态清零”讲道理


讨论、评论抗疫和抗疫政治,本来无需如此,无需只靠此类耸动话语,否则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纽约时报》随后的另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的清零政策正在制造一场疫情灾难”,虽说用语以至立意显得刻毒,毕竟还是试图说出它的道理,而从中国的角度看也有其警醒作用。


差不多同时,国际货币基金总裁对中国抗疫的评论,语调稍为温和,但基本上也是同一立意,所说的也是同一道理。


这个道理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是世界大势,据说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来到奥密克戎(Omicron)已经是无可防避,而病毒的毒性显著降低以及群体免疫的形成又意味着无需过度防避,这样,随着西方国家转向“与病毒共存”,世界各国必然只能跟随。


于是凸显出中国“动态清零”策略的困境:既然病毒无可防避,动态清零变成不可能,而且势必导致灾难性后果,即,因为欠缺自然感染以及国产疫苗的防护力不足,要达到群体免疫极其困难。与此同时,动态清零的实施手段必然是大范围关停、封锁,这导致高昂的社会成本,并且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破坏严重。


这个道理是否现实?或许可以判断,西方国家放弃抗疫已经是势不可挡(能否以及以什么代价达致群体免疫是另一回事),中国确实有成为全球大流行瘟疫洼地的危险。只是,中国的动态清零是否就变成不可能,这是言之尚早。疫情危险增加的同时精准抗疫的手段也在发展,从而,抗疫成本是否会越过社会承受力的界线,这也是言之尚早。


也对“与病毒共存”讲道理


如果说,新冠肺炎的病毒毒性确实是已经降低到流行感冒的水平,那全世界都不会追求清零,中国也不会,至多会以动态清零争取时间来发展和接种有效疫苗,平安过渡到“与病毒共存”。问题是,在现阶段,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放弃抗疫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可以预见的危险包括:


(1)疫苗防线未必可靠,突破了就只能依靠自然感染,这是适者生存,冷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大大降低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底线。


(2)突破防线之后,纵使重症率和致死率低,但因为轻症者基数大,其后果,一是医疗资源挤兑,二是成为病毒变异的温床。


(3)全球范围的疫苗配给极不均衡。以最简单的指标即接种总剂量与总人口的比率看,至2022年1月20日,西方七国集团是176%,中国内地是206%,余下的全世界仅仅是98%,高接种率的发达国家放弃抗疫,意味着极其自私地将不发达世界置于险地,而这又会促进病毒变异,带来回旋镖效应。


(4)纵使是轻症,其长期后遗症尚未明确,有充分的理据相信不容轻视,而因为患病群体基数大,对全社会的风险也大。


(5)同样,疫苗本身对身体的长期负面影响如何,这也是有待确认。毕竟,迄今使用的各种疫苗都有“匆促上阵”的意味,不仅是mRNA疫苗,即使是较为考虑稳妥原则的灭活疫苗也是存在风险。


以上(1)-(3),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现实,于今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包括极端的英美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种,只是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只能在与病毒共存一条道走下去,所谓“防无可防,干脆不防”。


抗疫政治不容轻浮


抗疫政治确实是当前世界的头等大事。一方面,西方政治建制对中国疫情的评论,在2020年中无奈放弃了幸灾乐祸的“切尔诺贝尔时刻”(Chernobyl Moment)这个用语,改用满是嫉妒味道的“斯普特涅克时刻” (Sputnik Moment),就是期待中国的抗疫成功与西方的抗疫失败只是短暂现象、这种对比很快会得到扭转,而无情的现实却是迄今转折并没有出现。


另一方面,抗疫失败势必冲击政治。本来,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中国,他们会说病毒防无可防是“天注定”,现在既然无法这么说,就必须尽力推动中国放弃动态清零、採取与病毒共存策略了。


而中国其实也并没有“清零拜物教”,没有西方舆论喜欢臆造的“坚持清零是为了领导人颜面”、“执著清零是为了政治宣传所需”。至少是在正式宣示上,也就是对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承诺上,中国所坚持的是生命至上原则,所实施的政策是尽量建立在科学判断之上。


因为之前两年的抗疫成功,中国至少在现阶段还有选择空间,就是一方面继续动态清零,另一方面发展疫苗并普及接种,同时可以观察世界范围的上述(1)-(5)情况的演变,再做调整。


所以,中国是否会沿著动态清零一条道走下去,会否变成所谓“孤岛”,那是远景,不应该跟现阶段的策略和状况混同。


至于西方世界,在这个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年代,它们以“自由地选择”(free to choose) 来正当化抗疫失败、放弃抗疫,究实却是“自由地丧失”(free to lose),至少疫情迄今如是。


(文章来源于观察者网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