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方竹兰:下一轮创新经济中心在哪里?
发文时间:2010-05-04
●创新经济需要走向原始创新

●民间科技创新力量作用巨大

●重视人力资本信用服务创业

●加强科研完善创新组织网络

中国的创新经济从目前的引进模仿型创新必然要向原始革命型创新阶段过渡,只有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力才有望形成,中国的国际尊严才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中关村曾经作为中国创新经济的发源地独领风骚,科学家下海经商和归国留学生办企业,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终于成就了联想、中星微、百度等企业的辉煌。但是平心而论,中关村作为国内最富盛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还不能与国际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力相比,需要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制度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新的超越,依我之见,建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图也是如此。

我认为,决定下一波中国创新经济中心地位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一是“草根”创新土壤的厚度。根据美国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创新经济的竞赛经验,如果说,引进模仿型创新可以由政府更多地主导,那么原始革命型创新的源泉一定在民间,在千百万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普通工人农民身上。尤其是敢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的集聚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开办创新型小企业的开放度。企业是技术开发的核心单位,一个地区税收、金融、股权、专利、风投、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社团服务等小企业开办的制度环境是否完善?他们的服务是否能围绕高科技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这一地区创新的速度和强度。

三是人力资本信用建设程度。当身无分文的年轻人需要创新创业时,只能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信用,而不能依靠货币资本信用,这时候,吸引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年轻人留步创业的很重要因素,是要有完备的人力资本信用体系。

四是具有创新摇篮之称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不仅提供人才,更重要的是提供专利,提供实验场所,更提供文化,对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孵化功能。

五是“产学研服”相关联的社会创新组织网络,从实验室到专利、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中介、从中介到社团、从有形到无形,是一种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构成的创新网,一个立体的社会资本架构。

六是平等、公开、竞争、合作、开拓、个性、容忍失败、包容异见的文化氛围。

如此看来,下一波的创新经济中心会在哪里?中关村捷足先登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似乎少了一些体制内生动力;深圳“草根”土壤深厚,但似乎少了研究型大学的支撑;无锡已经在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传感网中领先,但似乎需要更高远的文化视野。三地都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中关村在培育自主创新氛围、深圳在办南方科技大学、无锡在提升吴文化视野。也许这种群雄逐鹿的状态本身就是中国原始革命型创新经济的起步。让这种势头在全国蔓延吧!公平竞争,才能决出胜负,让我们为他们加油。(作者为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授)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