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刘伟:供给侧改革是调控经济失衡良方
发文时间:2017-01-17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出现了新的特点,我们叫做既有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的威胁。115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针将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归结为双重风险并存,并称,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作为一个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遇到了发达国家历史上遇到的问题,但到今天他们并没有解决的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矛盾。面对新的失衡局面,刘伟建言称,必须要把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入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方面来。

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宏观经济失衡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刘伟在论坛上表示,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总体情况是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经济短缺。因此,主要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特别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当时是一个短缺的年代,所以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疑虑非常强,稍有政策变化,风吹草动,就引起抢购。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长期紧缩,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

第二阶段是1998年下半年到201010月,这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突出特点是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特别是内需不足,期间还遭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一系列经济增速乏力、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出来。这个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改变了此前二十年长期坚持的紧缩政策。刘伟指出,从1998年的6月份第一次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开始扩大内需,采取扩张性的宏观调控。到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明确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拳,双扩张,全面刺激经济。一直到201010月,对外宣布中国从反危机的政策轨道率先退出。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以后,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出现了新特点——双重风险并存,既有潜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在这种双重风险并存出现的情况下,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刘伟解释称,这种矛盾一旦出现,从总需求角度入手,进行宏观调控就有了极大的局限,这种局限是从方向上、总量上,扩张扩不得,紧缩紧不得。

在这一情况下,便有了宏观调控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的观点。面对这种新失衡,宏观调控方式主要的、甚至是首要从需求方面入手进行需求总量调节,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把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入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方面来。刘伟说。

内需不足成经济下行主要原因

需求有局限,需要引入供给,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能解决问题?刘伟指出,就中国现阶段来讲,宏观经济失衡表面上看是需求侧出了问题,但深层的原因在于供给侧特别是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

从形势上看,经济下行在2013年以来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各种估计的指数,都形成了一个态势,持续下降。我们分析原因是由于内需不足,内需就两块,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刘伟就此进行了具体论述。

投资消费为什么不足,是货币供应量不够吗?实际上现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M2(广义货币)的存量应当差不多有160万亿,潜在的货币存量量很大,恐怕不是需求方面的问题。刘伟称,投资需求疲软,深层次的原因是来自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企业创新力不够,没有新产品,没有新的投资机会发现,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所以即使融到钱,没有有效的投资机会。

在这一现实状况下,问题接踵而来。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资机会硬投,那就是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这种扩张就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劣质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刘伟称,在市场约束的条件下,这种方式不现实,且不可持续。

然而,拿到钱之后追逐高质量的资产,追逐好的挣大钱的投资机会,是否有效呢?刘伟指出,这又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实体经济当中出现了一个好资产,好的投资机会,由于本身创新力不够,好资产、好机会就很少见,会引发大量的资本一拥而上,把门槛、价格抬得非常高,阻断投资机会,很难实现有效的投资。二是,既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没有结构升级的动力,同时又有大把的钱,或者能融入到钱,就往虚拟经济涌入,炒各种各样的虚拟产品,导致虚拟市场混乱,进一步冲击人们正常的经济预期。

当前,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应当说是基本通畅的,问题是它的投资需求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供给侧方面的创新力不够,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

内需不足的另外一个方面的表现是消费。刘伟指出,中国的消费需求疲软,不是从需求角度看收入没有增长,而是说从供给角度看收入分配出了问题。一系列供给侧的收入分配的结构性矛盾导致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经济增长需要之间出现了极大不适应性。

中国经济增长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长时期中投资驱动的作用比消费驱动的作用要大,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供给侧。刘伟称,消费需求疲软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出了问题,导致消费倾向下降。在这时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对中国现在双重风险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症下药的举措。

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保持适度协调

在现实的宏观调控方式的协调当中,短期和长期,总量和结构必须有机统一。刘伟结合市场形势,对如何处理需求侧和供给侧方面的协调关系作出建言。

刘伟指出,需求管理总的来说是短期的,政策短期就能见效,扩张需求还是紧缩需求,市场上或者市场预期很快就有反映。供给侧影响的是生产者,生产者包括企业、产业和劳动者,涉及到的是企业成本的下降,企业创新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组织的完善和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长期累积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经济失衡的特点,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等于放弃忽略需求侧的管理。刘伟称,要有一个适度,一方面使需求适度扩张,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营造就业增长、就业繁荣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不能过度扩张,把劣质产能激活,就不存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和可能了。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是短期的需求管理来说,我们这次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内需,保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一个良好的经济增长秩序。所以是松紧搭配,松紧适度,提出适度的增长范围。刘伟说。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1-17/doc-ifxzqnva3837211.shtml


Baidu
sogou
Baidu
sogou
Baidu
sogou